登錄 注冊

工信部黨組《求是》刊文:推動制造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成就與實踐經驗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

核心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發展,扎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制造強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綜合國力穩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包括:順應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緊緊依靠戰略謀劃引領工業發展;始終把創新驅動發展放在首位,不斷增強工業發展動力和主動權;聚焦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堅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持續增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工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激發新活力與拓展新空間并舉。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國工業轉型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發展,扎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制造強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綜合國力穩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順應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緊緊依靠戰略謀劃引領工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國工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我們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要求,加強戰略謀劃,于2015年5月推動出臺《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分“三步走”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為制造強國建設第一個十年提供了行動指南。兩年來,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指導下,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編制發布了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制造5大工程實施指南,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發展服務型制造2個專項行動指南,以及信息產業、新材料、醫藥工業、制造業人才4個規劃指南,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和工程陸續落地實施,一批試點示范城市(群)創建穩步推進。

目前,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國制造2025》為引領,以11個專項規劃為骨干,以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綠皮書為補充,以全國各地落實文件為支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各方協同的政策體系。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和實施,受到各方面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同,在明確目標方向、凝聚社會共識、引領新型工業化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始終把創新驅動發展放在首位,不斷增強工業發展動力和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強勁動力。著力加強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以產業化應用為導向,成立了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動力電池創新中心,重點培育了增材制造、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指導各地培育建設了19家省級創新中心。

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性能計算、新型顯示、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等取得重大突破,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紀錄,多軸精密重型機床、數控沖壓生產線等產品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移動通信歷經“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全產業鏈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解決了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的“卡脖子”問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

大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并不斷完善,核與航天等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迅速。扎實推進軍工核心能力建設,嫦娥三號圓滿完成既定工程和科學目標,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我國工業科技創新步入跟蹤、并跑和領跑并存的新階段。

三、聚焦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要做好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我們堅持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根本路徑,制定并組織實施了50個規劃及專項行動計劃,形成了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頂層設計、政策體系、組織保障和工作機制。

突出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實施智能制造專項和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建立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打造了一批數字化車間,初步形成了若干可復制可推廣模式。

推動出臺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雙創”有機結合起來,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雙創”平臺大量涌現。

制定“兩化”融合企業管理體系并成為國家標準,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企業714家,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企業超過7萬家。2016年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1.8%、45.4%,比2013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

推動出臺促進有關信息消費、“互聯網+”的兩個指導意見,制定了支持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發布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協同研發、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截至2016年底,全國光纜線路長度達到3041萬公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4G網絡,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網城市,網絡提速降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三網融合在全國穩步推進,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堅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持續增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穩則經濟穩。

面對近年來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克服、解決工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堅持分業施策,推動出臺了石化、機械、紡織、建材等行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方案。推動實施涉企收費清單管理,為企業減輕負擔1000億元以上,取消涉企保證金項目150項以上。

著力穩定有效投資,推動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完善民間投資環境,工業投資規模從2012年的15.5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2.8萬億元。

著力增強有效供給,努力擴大信息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2013—2016年,信息消費年均增幅高達21%,為同期最終消費增速的2.4倍;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突破2800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50.7萬輛,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

通過積極努力,我國工業克服重重困難,頂住了下行壓力,保持了平穩增長,2012—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8%以上,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0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4.8萬億元。

著力改善市場環境,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產出明顯提高。2013—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3.8%,利潤總額年均增長3.1%;電信業務總量、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37%和17%。

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工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工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

我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建立上下聯動、行之有效的過剩產能市場化退出機制,開展淘汰落后產能、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分類處置“僵尸企業”。在全面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基礎上,2016年鋼鐵、煤炭去產能分別超過6500萬噸、2.9億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完善技改升級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工業技術水平和先進產能比重不斷提高。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重點消費品的定制化、中高端產品供給比重顯著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上升。

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打造以綠色標準、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2年下降約18%,超額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

按照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重點行業布局規劃,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新疆、西藏等重點地區發展,因地制宜、區域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六、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激發新活力與拓展新空間并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深入貫徹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堅持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中國制造”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0項,占原有行政審批事項的53.6%,全部取消了非行政審批事項。加快建立法治化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實施公正監管,強化行業自律。深化電信、軍工等重點行業改革,推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和寬帶接入業務對民資開放,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的全部10項增值電信業務均向民資開放;軍工開放進一步擴大,截至2016年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武器裝備承制資格的民口單位數量占比分別達到68.5%、68%;積極配合“營改增”等重大改革,推進裝備制造、電力、鋼鐵等重要領域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促進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工業研發、投資和技術改造政策環境。

擴大對外開放方面。依托“一帶一路”建設,與20多個國家簽署產能合作協議,以終端產品產能合作、重大工程總集成總承包等為牽引,加快產業鏈全球布局。2016年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達310.6億美元。多家鋼鐵、銅等冶煉企業在海外布局資源開發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高技術水平的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等企業紛紛到沿線國家投資,涌現出海爾、華為、聯想、中國中車、三一重工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回顧過去,成績斐然,令人振奮;面向未來,使命光榮,任重道遠。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國工業轉型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低碳工業網 閱讀量:9948 |   收藏
推薦閱讀
在线a人片天堂免费观看高清| 国产乱视频在线观看| 69式啪啪动图|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触手强制h受孕本子里番|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丰满上司的美乳| 小妇人电影中文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全黄一级毛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按摩女| 猫咪www免费人成网站|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永久地址| 皇上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h|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看|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不卡|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欧洲卡一卡二卡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自输拍|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观看高清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91久久另类重口变态|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免费成人av电影| 欧美性xxxxx极品老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日日操夜夜操天天操|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