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位于中亞中部,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自1992年建交以來,中烏兩國關系積極、健康、穩步向前發展,2012年雙方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16年發展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近日,米爾濟約耶夫總統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宣布,中烏決定發展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構建中烏命運共同體,并共同見證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經濟技術合作、互聯互通、環境保護等領域系列合作文件。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政府環境保護合作協定》的簽署,為兩國生態環保合作迎來新機遇。
中烏生態環保合作歷程與重要意義
生態環保合作是中烏雙邊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自然保護委員會簽署了環境保護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就環境保護管理、環境保護產業與技術、污染防治與清潔生產等領域開展合作。近年來,雙方生態環保務實合作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時任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先生到訪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提議結合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重點開展荒漠化治理等領域的合作。2022年3月,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研究項目“咸海荒漠區植被—土壤—水文過程與協同治理技術體系與應用研究”正式啟動實施。中烏雙方還在“一帶一路”、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中亞、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歐亞經濟論壇等框架下積極開展交流,合作方式包括高層對話、政策交流、培訓研討、聯合研究等。
綠色發展成為中烏合作新的增長點。烏茲別克斯坦本身是雙內陸國,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大氣污染、水資源不足、生物多樣性喪失和荒漠化加劇等問題愈發凸顯。近年來,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問題,陸續通過了《烏茲別克斯坦2019—2030年“綠色”經濟轉型戰略》《烏茲別克斯坦2030年前綠色經濟轉型和確保“綠色”增長計劃》《關于提高烏茲別克斯坦2030年前“綠色”經濟轉型改革有效性的措施》等系列頂層設計文件,旨在保障生態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烏茲別克斯坦當前處于推動經濟綠色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積極尋求國際合作,急需引進先進的綠色技術和裝備。隨著兩國政府間環保協定的簽署,中烏生態環保合作將邁入新的時期,荒漠化防治、環境監測、固廢處置、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等領域合作呈現巨大潛力。
中烏生態環保合作潛力巨大
土地退化與荒漠化防治領域合作。烏茲別克斯坦水資源匱乏,咸海生態危機是其核心關切,烏方倡議并推動聯合國成立咸海區域人類安全伙伴信托基金,實施咸海干涸湖底大規模植樹造林等措施。近年來,烏茲別克斯坦提議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宣布咸海地區為生態創新和科技區的特別決議。中國在荒漠化治理、節水灌溉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水資源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可為烏方提供相關治理經驗和范式。
環境監測領域合作。完善環境監測系統是烏茲別克斯坦生態環保領域工作的優先方向之一。根據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令,烏茲別克斯坦原國家生態環保委員會創建了統一地理信息數據庫,將加強對大氣污染重點工業企業的管理力度。2024年,烏茲別克斯坦生態、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部將開展多項大氣保護工作,提升重點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測能力和粉塵凈化處置能力。近年來,中國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能力,取得顯著成效,雙方可在排污企業在線監測系統等領域加強合作。
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合作。烏茲別克斯坦高度重視生活固體廢物管理工作,頒布實施《2019—2028年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固體生活垃圾管理戰略》,旨在發展衛生清潔基礎設施,確保生活固體廢物搜集與處理服務居民全覆蓋;建立高效的生活固體廢物處理系統;推動生活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已進入成熟期,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采用國際上最為嚴格的垃圾焚燒監管標準。中烏可深化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雙邊務實合作。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域合作。烏茲別克斯坦制定《烏茲別克斯坦2019—2028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實施“綠色空間”項目,擴大城市綠化面積,自然保護區面積也增長迅速,并將發展生態旅游視為實現生態系統功能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中國創造性提出并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以生態產品生產總值(GEP)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開展GEP核算工作,在生態減貧領域創造的獨特經驗也可為烏方提供借鑒。
綠色絲綢之路建設領域合作。近年來,中烏經貿關系蓬勃發展,中國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烏茲別克斯坦是中國企業重點投資地區。在“一帶一路”框架內,中吉烏鐵路、卡什卡達里亞州1吉瓦光伏、塔什干奧林匹克城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中國出臺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等政策文件,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未來,中烏綠色基建、可再生能源、環境標準對接互認、綠色供應鏈等領域合作還將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