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加快打造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和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以下簡稱《目錄》)及其使用說明,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日前,上海市委金融辦會同有關單位召開專題新聞通氣會,對上述文件進行深入解讀,推進其加快落地。
轉型金融概念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19年率先提出。2022年11月G20峰會通過的《G20轉型金融框架》成為引導各個國家制定框架和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綱領性文件。結合各國際組織的釋義,可理解為金融機構通過資金支持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的金融服務,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轉型發展。
《目錄》統籌國情與上海市情,綜合考量行業工業產值規模和碳排放情況、行業轉型基礎條件等,兼顧經濟性與操作性,與人民銀行及兄弟省市開展錯位探索,將水上運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業等六大行業納入首批支持行業。
上海市委金融辦副主任林文杰在通氣會上介紹,本次將六大行業納入首批上海轉型金融目錄支持行業,結合產業發展及轉型具體需求,進一步明確了細分行業,聚焦支持范圍,將為金融機構快速識別轉型主體提供有益參考。
“納入這些行業主要有幾點考慮:第一、綜合國內轉型發展的基本情況,結合上海市節能轉型重要戰略目標,以工業產值規模和碳排放情況為核心要素,優先選擇國民經濟影響大、碳排放占比較高或強度較為突出的行業,以發揮轉型對關聯行業的傳導效果和對經濟社會的引領作用。第二、注重經濟性和操作性,綜合考慮行業轉型標準相對完善、轉型路徑相對豐富、轉型技術相對成熟及自身轉型意愿強烈的行業,保障《目錄》可操作、可落地,成本經濟可控,力求實現《目錄》效用最大化。”在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首席經濟學家張俊杰看來,《目錄》綜合考量行業工業產值規模和碳排放情況、行業轉型基礎條件等,兼顧經濟性與操作性,首批納入的六大支持行業在上海都具有較強代表性,涵蓋本地重點產業、特色產業。
《目錄》突出創新與特色,探索轉型金融“上海方案”。以正面清單為主,指明行業范圍、降碳路徑、技術,從能效提升,能源替代,管理優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多個維度提出200余項低碳轉型技術路徑;以原則兜底為輔,對于采用《目錄》外降碳路徑和技術但符合相關條件的轉型主體,允許其參照《目錄》申請轉型金融支持。建立差異化信息披露分級體系,支持轉型主體根據企業規模、盈利能力、披露能力等因素自行選擇或與金融機構協商選擇披露等級,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差異化、可浮動的融資支持。
“《目錄》重點提到了差異化信息披露分級體系,這在全國也是一項創新的探索。”張俊杰介紹,根據金融機構風險控制需要、不同融資額度披露需求、不同規模和盈利能力的轉型主體實際具備的差異化披露能力,《目錄》對轉型主體融資信息披露采用分級披露原則,提高了整個轉型金融市場的透明度,有助于建立信任和信心。尤其是對于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小企業,可適度降低等級要求、降低企業轉型壓力,大大提升了《目錄》落地的實操性。
人民銀行上??偛空{查統計研究部副主任王長元表示,此次《目錄》的出臺,是地方轉型金融標準的一次重要嘗試。未來,人民銀行上??偛繉y手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目錄》落地實施,指導金融機構使用轉型金融目錄,鼓勵轉型主體參考《目錄》制訂科學合理可行的轉型計劃,進一步優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并研究將轉型金融納入評價體系。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普惠金融處副處長林玲表示,《目錄》的發布,將進一步引導傳統碳密集型行業穩妥有序轉型,推動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協同互補。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郭建利指出,《目錄》是落實今年起實施的《上海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條例》推出的制度之一,下一步,上海將圍繞“雙碳”目標和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制定一批綠色轉型重大制度。同時將持續推動落實“碳達峰十大行動”,助力“1+1+N”政策文件體系落地,探索開展碳排放雙控試點,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相關制度建設。此外,上海今年還將舉辦第二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