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債市場認證體系有待規范
隨著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在資本環境瓶頸壓力加劇的國情下,我國面臨的新興產業勃發、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等新局面,都將創造綠色低碳經濟機遇。
“去年對中國和全球來說都可稱為綠色金融的元年。中國發布了全面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各類綠色金融創新大量涌現?!敝袊嗣胥y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目前依然面臨著標準不統一、認證體系有待進一步規范等挑戰,未來要在統一國內綠色債券既定標準的同時,推動綠色債券市場和境外的對接,引入更多資金來投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幫助降低融資成本。
多措并舉吸引資金進入綠色產業
“綠色金融當前面臨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落地,2017年,中國將在綠色基金、綠色再貸款、碳市場、環境壓力測試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馬駿表示,未來會發展更多的激勵機制,比如用人民銀行的貼息、擔保等形式來降低綠色信貸融資成本。
他表示,綠色保險領域方面,未來要在環境高風險領域當中建立強制性制度,并且相關立法研究工作已啟動。此外,還有涉及債券和股票的綠色指數和評級等方面工作,目前已經有19個綠色股票指數和5個綠色債券指數,希望在這些指數的基礎上建立出具體的產品來,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到綠色股票、債券資產。
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短期內要建立上市公司等主要企業強制性披露環境信息的制度,最后要覆蓋所有上市公司和企業,只有這些企業充分披露環境信息,包括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等排放物,市場才有可能準確地對企業的綠色政策作出評價和分析,才能夠更有效地引導綠色資金投入到綠色產業中去。
環境壓力測試方面,要建立環境風險包容和未來不良率之間的數量關系,引導銀行提前改變資產配置,減少對污染行業貸款,增加對綠色行業貸款,用綠色的方法來引導資管和保險公司更快地把資產配置從污染性、高碳的企業移出來,更多地投入到低碳和綠色行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