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浙江省低碳鄉鎮試點,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潛川鎮(以下簡稱潛川鎮)將低碳發展作為衡量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錨定循環方向,加快發展生態農業,致力于打造低碳農業先行標桿,實現“生態”與“共富”的雙向奔赴。
據了解,潛川鎮內生態環境優越。近年來,潛川鎮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為主線,全面推動資源利用節約化、產業鏈接循環化、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通過“科技創新+訂單農業+減排增匯+產業培育+低碳金融”,潛川鎮培育了農業創新區、碳鄉融合示范區、共同富裕動力區、訂單經濟實驗區,打造“12456”(“一中心,二平臺,四基地、五統一、六賦能”)工程體系,形成了天目溪沿岸現代產業經濟帶,打造碳鄉融合的“潛川樣本”。
潛川鎮牢牢把握生態農場種養一體化和“畜+糞+肥”循環閉合養殖方式核心內涵,大力鼓勵培育低碳農業種養模式。以潛川沙門塢生態農莊為例,經多年探索,打造出以“生豬—蚯蚓—蛋雞—林果—牧草—體驗”平衡生產生態種養為特色的低碳農業示范種養模式,農場內部豬、雞、水果、牧草基地存量平衡,實現廢棄物零外排,達到平衡生產。
通過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潛川沙門塢低碳生態農莊實現年節約化肥30噸、飼料兩萬余公斤,實現農業降碳。沙門塢生態農莊在循環閉合養殖方式探索中,嘗到了低碳的“甜頭”,被評為浙江省農業科技企業、浙江省美麗生態牧場。“沙門塢”蚯蚓蛋入選為杭州市“十大金蛋”,通過有機食品認證,被評為浙江省名牌產品,富裕了一方百姓。
同時,潛川鎮以數智賦能推動綠富共贏。建設農產品賦能中心,系統化導入人才、科技、產業、金融、市場、數據等資源,通過產品展示、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市場對接、資本撬動、標準打造等手段,讓潛川農產品賣得更遠、附加值更高、品牌影響力更大。賦能中心有效縮短了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提升農產品流轉速度和效率,有效降低流通環節的能源消耗,有效促進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