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湖州,當地人申請商標再也不用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而是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了——此前,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剛剛發文批復,同意湖州市市場監管局受商標局委托開展商標注冊申請受理業務。這一舉措無疑極大地減少了商標申請人的注冊成本,縮短了注冊時間,方便申請人注冊商標,創建品牌,也有力推動了“湖州制造”邁上新臺階。
導報記者了解到,“設立國家商標局商標受理點,提高綠色智能企業注冊申請效率”只是湖州市市場監管局全力助推該市 “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十大舉措中的其中一條。其內容包括:發揮商標品牌指導站作用,指導“3+4”產業(即該市確定的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和金屬新材、綠色家居、現代紡織和時尚精品四大傳統優勢產業)內的企業申請注冊商標,開展消除“3+4”重點企業“無標”行動。根據“3+4”產業商標品牌發展建立一產業一培育庫,對重點企業的創牌和用牌給予專人指導和政策傾斜,指導湖州市廣告(文化)創意產業園積極爭創國家廣告產業園等。
如今在湖州市有6萬多小微創業者在為自己的夢想打拼,去年該市小微企業成長指數位居全省第三,其中綜合貢獻力指數位居全省第一。如何讓“小麻雀”最終長成“金鳳凰”?“打造創業創新發展"雙創"聯盟,引導小微企業向綠色智能集聚”同樣是該市市場監管局助推 “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有力之舉。其做法有:組建小微企業綠色智能培育庫,制定針對性培育計劃,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努力打造小微企業綠色制造名城和智能制造強市,持續深化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強化后備培育庫建設工作等。
“我們推出這些舉措,旨在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大力推動制造業做大做強,不斷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實際行動打造綠色制造名城和智能制造強市。”湖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大舉措”還包括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激發綠色智能制造業活力;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特設引才綠色通道,助力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組織銀企對接會,促進綠色智能制造業商標質押融資;創建省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示范試點,提升特色集群綠色智能化水平;成立生物醫藥產業專家工作站,助推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搭建“雙對接”服務平臺,助力民營企業創業創新;健全打假維權服務機制,護航名優企業創新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自我加壓、狠抓落實,湖州市市場監管局所推出的助推綠色智造的每一項舉措都對應了具體的目標。比如新增八大萬億重點產業小微企業2500家,重點引導和支持100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培育280家小微企業成長為“規上限上”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力爭到2019年,“3+4”產業內新增注冊商標1200件,新增國際注冊商標300件,新增省級商標品牌示范企業3家。在生物醫藥方面,力爭到2019年,有1個新生物制品,2個單克隆抗體生物類似藥被批準上市,10個新生物制品被批準臨床試驗,3個藥品通過仿制藥療效與質量一致性評價。全市新藥和全國獨家藥產值占比達40%以上,新引入投資超10億元以上生物醫藥項目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