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道簡評】國家經濟“脫虛向實“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碳市場是否能通過金融機制撬動實體經濟的轉型還有待觀察。
官方早就說過:“碳市場一定要為減碳服務,不是為了炒碳價,在碳市場的頂層設計和推動過程當中,要充分認識這個屬性,才能做好工作”,確保《巴黎協定》承諾,以”實現十三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可很多人就是不信。
這不,在第五屆深圳國際低碳城市論壇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在論壇上說:“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今年要啟動全國低碳發展體系。” 他進一步指出,低碳社會將由一個個低碳“細胞”構成,包括低碳城市、低碳鄉村、低碳社區,乃至低碳家庭。“低碳細胞”的建設將深刻改變社會治理水平,提高公民水平,從而建成高素質的社會,意義深遠。
所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明確表示:盡管《巴黎協定》落實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但絕大多數國家已經積極行動,努力加快低碳產業技術革新,落實自主貢獻目標,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際上是進一步詮釋了:“碳市場一定要為減碳服務,不是為了炒碳價,在碳市場的頂層設計和推動過程當中,要充分認識這個屬性,才能做好工作”這一重要結論。
張勇還說:“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應對策略之一;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選擇;更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挖掘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體現。”看到了吧,這與碳市場有毛關系。
所以,減排路徑很明顯了──為了確保《巴黎協定》承諾以”實現十三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近年來低碳城市試點在國內大規模開展,并深刻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當大家都沉浸在碳市場的夢想中時,其實早在2010年,發改委即下發了《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確定首批試點名單,包括廣東、遼寧、湖北等5省和天津、重慶、深圳等8個城市。2012年,發改委決定在第一批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穩步推進低碳試點示范,并于當年4月確定第二批低碳試點省區和城市名單。2017年初,發改委再次下發《關于開展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45個城市(區、縣)開展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確定了29個省區81個城市進行低碳試點,試點工作基本在全國范圍全面鋪開。看到了吧,這也無關碳市場毛事兒。
以深圳為例:深圳是最早一批進行低碳試點的城市之一。在此次低碳城市論壇上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介紹,近年來深圳市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系,全面推廣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最近五年,深圳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9.7%,該指標在2017年上半年又進一步下降了5.4%,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萬元DGP水耗累計下降30.9%,今年上半年又降低了9.6%,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9。深圳的空氣質量保持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的最優水平。不僅如此,目前深圳近1/2的土地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建成區綠色覆蓋率為45.07%,新建節能建筑1.4億平方米,綠色建筑6000萬平方米,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7.6萬輛,今年年底將實現全市1.6萬輛公交車百分之百的電動化。看到了吧,這也與碳市場沒半點關系。
所以,按照我國碳排放控制行動規劃,計劃2030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近幾年,環保部等部門采取的強有力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成效顯著。更是不和碳市場沾邊。
在第五屆深圳國際低碳城市論壇上,張勇還介紹說,2016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13.3%,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5%、6.6%,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為2020年達到甚至超過碳強度下降40%至45%的上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看到了吧,根本用不著碳市場。
張勇說: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積極采取節能和提高能效措施,發展可再生能源,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低碳試點示范,發展綠色金融,推進氣候變化立法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措施,確保實現“十三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看到了吧,這里“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一步向后,似乎成了修飾語。
國家經濟“脫虛向實“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碳市場這個手段壓根兒就是金融手段,就是”虛“。十九大后,這個”虛“還能持續多久?
路徑非常明確了:未來低碳發展將要向“實“。這個”實“就是:”低碳技術“支撐的”低碳城市“。國內首個零碳城項目已經正式亮相,該項目負責人許斌介紹說:“中國零碳城以‘零碳’發展為核心理念,是一個新興零碳示范城市,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以新能源產業作為突破,并以全面建設低碳甚至零碳社會為最終目標。”
此外,今年7月6日,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零碳發展研究院也正式成立,該機構擁有80余家成員單位,是全球首個零碳研究機構,旨在建立一個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標準輸出、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為一體的國際化創新研究平臺。
零碳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登元博士表示,“推動零碳發展絕不是單純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宋登元進一步指出,“未來,依托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將在零碳能源、零碳建筑、零碳農業、零碳服務、零碳出行、零碳生活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及應用,促進零碳落地。”拋掉虛頭八腦的想法吧!
一家之說,歡迎拋磚!
來源:低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