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部署以試點示范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全面推進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也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實施兩年來取得明顯成效。會議強調,下一步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創新驅動和政策激勵,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與“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打造勇于改革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具有引領作用的“示范方陣”,促進整個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產業結構調整、體制機制創新、制造人才培養等多方面任務的協同推進。同時,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工業基礎和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明顯的多樣化特征。
會議明確提出,要抓好試點示范,因地制宜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區,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形成智能制造創新氛圍和產業集群,打造新的增長區域。
2016年8月,工信部組織開展的“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工作正式啟動,這是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系統推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抓手。開展以城市為載體的試點示范工作,選擇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開展試點示范,有利于通過先行先試、重點突破,探索不同類型區域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模式和路徑。
目前,工信部已先后批復了寧波、長春、沈陽、成都、武漢、廣州、青島、泉州、湖州等城市,以及珠江西岸六市一區、蘇南五市、長株潭等城市群。各試點示范城市及城市群圍繞制造業提質增效這一核心目標,按照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五個基本方針的要求,著力在構建新型制造業體系、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政策保障體系等方面開展深入探索。寧波、蘇南、泉州等地已相繼推出實施方案。
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寧波率先完成了頂層設計,并進入實質性落實階段。寧波市統籌安排了三年133億元專項資金,制定發布了《寧波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寧波市市長裘東耀表示,寧波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必須加快補齊工業投資大項目后續乏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專注制造業定力合力亟待增強等突出短板。聚焦重點、提升實效,狠抓智能經濟發展,著力構建產業新體系,努力把“首個”做成“首位”。
為全面驅動制造業邁向“寧波智造”,寧波市制訂了智能制造工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智能制造強市。寧波市副市長陳仲朝介紹說,寧波以智能經濟為主攻方向,將全力構建智能技術、智能平臺、智能網絡、智能裝備與產業、智能系統解決方案等五大支撐體系,重點培育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石墨烯、集成電路、工業物聯網等八大細分行業,培育一批新的千億級產業。
隨著試點示范工作的深入實施與推進,寧波支持制造業提質增效的合力正在形成。金融、教育、經貿等機構也加快了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步伐。在支撐制造業發展的要素領域,供給側改革創新的步伐也在明顯加快。全市工業集聚區規劃即將出臺,土地彈性出讓制度已在余姚開展試點。扶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立法保障已在積極探索中,行政審批、企業清費減負、政務資源開放共享取得明顯進展。
即將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把“中國制造2025”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現有產業發展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突出各地區所專所長,通過針對性地發展各地優勢產業,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分布,進而形成中國制造“新版圖”。這份《指南》正是在寧波、成都等試點示范城市實踐基礎上完成的,專家組表示,未來還將總結試點示范城市經驗,進一步對《指南》進行完善。
2017年是我國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將擴大試點示范城市的覆蓋面,今年準備再選擇20到30個基礎條件比較好、示范帶動作用比較強的城市或城市群參加試點。
隨著“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持續擴圍、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不少地方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落實的過程中存在的各自為戰、盲目布局、缺少有效路徑等突出問題有望得到解決。試點示范城市及城市群將形成“示范方陣”,提供一批典型經驗,從而為全國實施提供示范和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