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優化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工業節能節水和固廢綜合利用等,一年來,通過不斷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我區工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并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工業綠色發展之路。”2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一位負責人說,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正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高質量增長新引擎。
去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導目錄》,對傳統產業在先進環保、高效節能、節水改造、資源綜合利用4個方面明確了10項改造重點;將33個環保節能項目納入自治區“三個100”重點項目庫,加大協調服務;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對水泥、鐵合金、電石等7個工業行業13家企業的223.25萬噸產能實施淘汰。
將寧夏回族自治區33個園區整合為22個,實現園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開展工業節水治污,促進廢水處理回用,去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3%以上,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進度目標任務。
制定印發《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等規劃,寧夏回族自治區已建成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等5個國家級綠色園區、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銀川瑞納服飾“MARSA”羊絨衫等4個國家級綠色產品,認定了2家園區、11家工廠為自治區級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組織實施9個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項目總投資24.7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補貼資金8300萬元。通過設立3.5億元擔保基金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開展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2018年為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氨基酸循環化及清潔生產改造等9個節能環保項目擔保貸款12億元。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通過開展綠色示范創建活動,促進制造業綠色升級。按照《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組織實施好綠色制造專項,爭取創建10家以上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綠色示范工廠、綠色示范園區,引領寧夏回族自治區綠色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