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廊坊市安次區京津冀(廊坊)協同創新創業基地,廊坊市欽縱機電產品制造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測試智能制造生產單元機械手。 記者 趙永輝攝
近日,廊坊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截至今年6月底,廊坊市全部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順利實現“雙過半”目標。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1.7%;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增加值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0.6%。
聚焦“去、增、創”,廊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堅決去,為區域經濟轉型騰出發展空間
日前,霸州市信安鎮霸楊路北側,筆者看到,曾經門庭若市的霸州市新利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利鋼鐵”)大門緊閉,隔著鐵門向內望去,院里雜草叢生,停轉的高爐外表銹跡斑斑,生產車間內寂靜無聲。
去年4月26日,新利鋼鐵全面停產;12月7日,河北前進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產能整體退出、設備封存通過驗收。至此,曾在霸州經濟中舉足輕重的鋼鐵業退出歷史舞臺。廊坊全市4家鋼鐵企業中,一半完成產能退出任務。
“霸州積極探索市場化新路子,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對企業整體收購,探索出一條‘以企業轉型升級促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區域轉型發展’的去產能新路徑。”霸州市發展改革局局長陶勇君介紹,霸州一次性退出鋼鐵產能914萬噸,占河北省去年壓減退出鋼鐵產能的近20%,妥善安置12000名職工,實現了安全停產無事故、全員安置無上訪。
“做‘減法’的同時更需做好‘加法’。”陶勇君說,在新版的產業規劃中,霸州將著力構建“4+3+1”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在東市區積極發展三產服務業,打造生態宜居、科技文化相融的勝芳新城,西市區則立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服務配套雄安新區產業發展。
文安縣左各莊鎮南二環路南,數百臺被淘汰的燃煤鍋爐集中堆放在一片空地上,廢棄的鍋爐上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去年,文安通過環境綜合整治,關停整頓所有人造板生產企業2000余家,取締所有原料加工廠5000余家,淘汰燃煤鍋爐1529臺。
對縣域支柱產業“刮骨療毒”,文安積極謀劃建設國家級研發中心,促使全行業技術、工藝、流程大幅提升,最近被命名為“國家級人造板產業示范園區”。毗鄰的大城縣對有色金屬和保溫材料行業開展集中治理,依法取締1500多家散亂污企業,重組升級了17家有色金屬熔鑄、25家巖棉、13家玻璃棉企業,使新生企業環保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動產業之刀、治污染之痛,騰籠換鳥、放雀引鳳——來自廊坊市環保部門的數據顯示,廊坊市2017年整治完成12003家“散亂污”企業,3861家VOCs排放企業完成治理,為廊坊市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騰出發展空間。
著力增,加快構建“2+1+6”現代化產業體系
8月15日,霸州市云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萬級凈化車間里,維信諾(霸州)AMOLED模組大規模量產線正在忙碌地運轉。偏光片貼附、芯片壓接、壓痕自動檢測、封膠、倒角……這套復雜的工藝流程幾乎都在250米長的封閉生產線中自動完成,幾名技術工人在設備屏幕前監控整個流程。
“這里是中國大陸首條以AMOLED柔性模組生產為主的生產線,智能化程度居國內先進水平,將建成國內最大的AMOLED模組生產基地。”技術人員告訴我們,維信諾(霸州)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穿戴、手機、VR顯示和專業顯示等應用領域,目前月產能達到40萬片。
不久前,維信諾(霸州)的上游項目、我國首條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在固安高新區正式啟動運行。這兩個項目,填補了河北省在AMOLED產業領域的空白。
“把‘大智移云’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廊坊正在建設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全國領先的大數據應用先行區、以智慧物流為重點的電子商務示范區、以‘互聯網+’制造和智能制造為特征的智能制造引領區。”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介紹,該市出臺了落實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2+1+6”現代化產業體系。
其中,“2”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1”是“大智移云”首位產業,“6”是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電子商務、大數據、文化創意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6月29日,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末端執行工具的研發和制造企業——美國ATI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等4家知名機器人企業,在香河機器人小鎮集中入駐投產。“ATI生產的是機器人的‘手腕’部分,而生產‘手腕’前端焊鉗和后端手臂的企業都能在小鎮找到,比如日本安川都林、德國尼瑪克。”美國ATI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中國大區生產部經理肖東雷說,ATI香河工廠是ATI在海外的第一個工廠。
短短幾年,香河機器人小鎮內已聚集了110多家機器人企業,成為廊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新生力量。
聚焦六大產業,廊坊全面壯大新動能。潤澤國際信息港、中國聯通華北基地、華為、富士康等“大智移云”龍頭企業持續壯大,投資81億元的中安信碳纖維及康得復材項目一期已形成1700噸的年產能,投資100億元的中交建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在加速推進落地……
今年以來,廊坊共實施河北省重點項目38個、廊坊市重點項目140個,謀劃建設億元以上項目1000個。上半年,河北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6億元,廊坊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2.1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資占到75%。
強力創,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建設創新型城市
第一款無扇葉的空氣凈化風扇,能提供5種坐躺方式的“雙子座”嬰兒車,自動跟隨主人行走的行李箱……8月16日,走進坐落于龍河高新區京津冀(廊坊)協同創新創業基地內的中國宏泰現代工業設計展示中心,眼前每一件工業設計展品都讓人贊嘆不已。這個國內首家融入“智慧博物館4.0”理念的工業設計主題展館,每天都迎來大批的參觀者。
展示中心對面,由中國宏泰產業市鎮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的廊坊市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正在加緊建設,這里將成為廊坊市創新創業、孵化轉化、工業設計集聚發展的新高地。
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廊坊全力建設創新型城市。該市加大支持力度,出臺15個方面168條政策,設立4支總規模達113.3億元的科技扶持基金,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5人。近三年來,廊坊市財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長61.1%。2017年,廊坊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8家,是前5年新增數量的總和。今年上半年,廊坊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達到6556家,比上年增加816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2件。
京津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產業化。龍河高新區的慧谷·夢工廠內,現已引進北京、天津等地創業項目86個,打造集“孵化+培育”為一體的孵化服務模式;燕郊高新區百世金谷孵化器里,138家入駐企業中95%來自北京……借助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廊坊以產業創新作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產業孵化鏈。
做強創新平臺,廊坊以列入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國家創新平臺為契機,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臺566家,孵化器41家,眾創空間52家,各類孵化場地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此外,依托域內創新龍頭企業,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國、德國等地建起了35個域外創新創業平臺。
本文轉自河北日報(通訊員:徐巍、王猛, 記者:孫占穩、解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