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制造,是工業化進程中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是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破解制造業發展矛盾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工信部會同發改委、中國工程院制訂并印發了《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服務型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我國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同時存在,必須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型制造,就是要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中心,以產業鏈利益相關方的價值增值為目標,通過對生產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的優化升級和協同創新,實現制造業價值鏈的延展和提升。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通過發展服務型制造,引導企業開展服務化轉型,將有利于改善工業產品供給狀況,破解當前制造業面臨的發展矛盾,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促制造業模式創新
制造業服務化已成為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業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服務型制造是制造業中最具潛力的業務方向和制造企業轉型戰略的著力點。前,制造企業不僅局限于研發、制造、銷售產品和提高簡單的售后服務,而且向客戶(包括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越來越多的高附加值服務,比如個性化定制、綜合解決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務等。而且,對于制造業來說,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可以擺脫對資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同時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增加附加價值、提高綜合競爭力。因此,基于制造業產品的服務活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的主要基礎,成為制造業競爭優勢的核心來源。
積極推薦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制造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部門,既是創新的來源方,也是創新的應用方,生產性服務業必須和制造業緊密結合,為制造業創新發展服務,才能尋求到持續的效率和發展動力。
制造業的發展不僅是整個國民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是服務業向高端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積極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緊密結合、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無疑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