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經濟增長功能轉換加速,工業生產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6%左右。
隨著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外貿呈低速增長,我國工業經濟增長功能轉換加速,工業生產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6%左右。
2017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關鍵年,針對工業領域的突出問題,還需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實施創新驅動,促進新舊動能順利轉換;同時也要順應國際經貿規則,重塑我國工業競爭新優勢,保障工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工業領域新舊動能順利轉換,是新常態下保障工業平穩健康運行的關鍵,既需要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也需要借力“互聯網+”主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一是各地聚焦發展的新興產業在高度對接《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的同時,也要考慮當地產業基礎,體現當地產業特色。
二是積極創建制造業創新平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要解決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所謂的“死亡之谷”問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三是采取產業投資基金等形式,優化政府對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投資方式。
四是加強制造業網絡化協同,通過生產組織方式創新使傳統產業釋放新的增長動能。
激發企業投資活力
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一是進一步拓展民間資本投資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使民間投資“有門可進”。
二是加強對民間資本的金融服務,搭建民間資本金融運作平臺,使民間投資“有錢可投”。
三是在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過程中,要積極推進供水、供氣、供熱等價格改革,完善財政支持、融資支持、資本退出等配套政策,建立合理投資回報機制,使民間投資“有利可圖”,從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
持續推進三品戰略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推廣建立重要工業產品追溯體系,在嬰童用品、家電、藥品、食品等消費者密切關注的領域實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質量自我聲明和質量追溯制度。
二是在家電、家居、家紡、食品等領域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豐富產品供給品種,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時尚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需求。
三是積極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開展眾包設計、在線創客平臺等設計創意模式,創新產品供給模式,實現供給者與消費者大規模高效互動。
繼續深化產融結合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積極探索產融對接方式,支持科技創新創業企業健康發展。
二是繼續加強政府、銀行、企業之間的對接合作。
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
四是支持企業多元化融資。
順應經貿規則趨勢
重塑工業競爭優勢
一是密切關注和跟蹤最新國際經貿規則的動態。
二是鼓勵工業出口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投入,形成新的出口優勢。
三是鼓勵企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沿線國家交通、能源、電信、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展國際產能、裝備制造合作和跨境并購,提升裝備企業國際競爭力。
文章來源: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