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來,衢州市圍繞“金融體系綠色化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主線,通過打造“機構專業化、產品多樣化、服務精細化、評價標準化”的綠色銀行體系,引導信貸資金實現綠色配置,為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衢州地處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森林覆蓋率達71.5%,素有“四省通衢、浙西門戶”之美稱,是全國9個生態良好地區之一,成為浙江省首個全市域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近年來,衢州市圍繞“金融體系綠色化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主線,通過打造“機構專業化、產品多樣化、服務精細化、評價標準化”的綠色銀行體系,引導信貸資金實現綠色配置,為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14年11月,浙江省政府確定衢州市為浙江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綠色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區”。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等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其中包括衢州市。
打造綠色銀行培育體系。圍繞打造綠色金融的企業庫、產品庫、人才庫,督促銀行建立健全專營機構、專設規模、專有審批、專項考核的“四?!惫ぷ鳈C制,建立起“總行—分行—支行”階梯式綠色專營體系,從點、線、面三端探索可行的綠色轉型道路。根據機構地域優勢、經營特點,差異定位機構的綠色發展方向,多元培育“科技型、節能型、農改型、旅游型”等不同類型綠色專營機構,并建立起機構綠色自評價標準。
把綠色信貸作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將“環保一票否決”納入信貸管理全流程,建立綠色信貸“三優一重”服務通道(即“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放貸”以及資金“重點保障”),引導信貸資金優先支持環境治理建設項目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高新科技領域,加快退出“兩高一剩”和低小散行業。創新設立“科技金融風險池”“綠色金融資金風險池”,大力推廣“五水共治”貸款、排污權質押貸款、合同能源管理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綠色信貸余額244.74億元,占全部貸款比重13.01%,較2016年末提升2.63個百分點;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長45.32%,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27.45個百分點。
把基礎設施作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動力。推進綠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制定衢州市綠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方案,確定向市政府公共數據平臺采集數據,明確信用信息采集目錄。人行衢州市中支與市環保局、安監局、質監局、經信委、人保財險公司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以簽署協議的形式將上述部門的監管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推進綠色金融監測體系建設,印發《關于開展綠色產業企業監測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衢州市綠色金融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監測工作的通知》,構建涵蓋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和綠色基金等指標的綠色金融監測指標體系,定期監測轄內綠色金融發展狀況和風險情況。建立風險補償和保費補貼機制,設立“科技金融風險池”“綠色資金風險池”,可覆蓋6.83億元綠色信貸風險。在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綜合責任保險項目中,市政府分別為參保企業提供50%保費金額補貼,為保險公司提供30%保費金額補貼。將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與智慧城市建設有機結合,推進綠色支付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