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再制造產業是中國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7年1月25日,工信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報廢汽車拆解資源化利用裝備制造,積極推進發動機及主要零部件再制造,實施再制造產品認定,發布再制造產品技術目錄,制定汽車零部件循環使用標準規范,實現報廢機動車零部件高值化利用。此外,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再生產品、再制造等綠色產品的推廣應用。 2017年2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位列其中。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撐及有效規范下,我國再制造產業獲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自2011年啟動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以來,目前已批復4家“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張家港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獲批時間:2013年 地址:江蘇省張家港市
主要業務: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為核心發展現狀:基地已培育了富瑞特裝、西馬克、那智不二越等一批全球再制造領軍型標桿企業,初步形成以汽車發動機再制造為主,冶金設備、精密切削工具再制造為輔的產品體系,基地產業規模已超過50億元,其逆向物流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也正在加緊建設中。2015年,張家港清研再制造產業研究院正式揭牌,張家港清研首創再制造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同時揭牌,再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張家港清研再制造檢測中心、再制造研究院與重慶理工大學等合作開展再制造技術研發工作、再制造教育培訓平臺等4個項目簽約。2016年,國家再制造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式揭牌。
長沙(瀏陽、寧鄉)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獲批時間:2013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主要業務:工程機械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機床零部件和醫藥設備零部件再制造發展現狀:按“一體兩翼”、資源互補、差異化發展的模式發展再制造產業。東翼為瀏陽再制造產業專區,著力發展工程機械零部件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西翼為寧鄉再制造產業專區,著力發展機床零部件和醫藥設備零部件再制造。目前,基地培育了上百家主流再制造企業,五年內將實現基地再制造工業總產值90億元。東翼園區聚集了超21家再制造企業,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及零部件、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為主導的三大再制造產業,2015年實現再制造產值30億元。
上海臨港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獲批時間:2015年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
主要業務: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醫療器械、燃氣輪機再制造等
發展現狀:目前,示范基地已引進卡特彼勒、大陸激光、天物高盛、臨仕激光、四惠、亞有等國內外知名工程機械、汽車關鍵零部件再制造企業和激光再制造技術服務企業。同時,園區正在建設再制造產品與舊件檢測認證平臺、技術研發中心、人才實訓基地、集中清洗與固危廢處理中心、信息數據中心、展示中心、營銷服務中心、創業創新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
河間市“京津冀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獲批時間:2017年 地址:河北省河間市
主要業務:汽車配件和石油鉆采設備再制造發展現狀:河間市再制造產業經過不斷發展壯大,已有汽車配件和石油鉆采再制造企業350余家。其中,汽車起動機、發電機再制造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80%以上,年產量400多萬臺,并出口到歐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發電機、起動機再制造基地;PDC鉆頭、金剛石鉆頭等再制造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近10%,年產值達6億元,并遠銷中東、非洲、東歐等多個地區。在《“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三節“推動綠色智能發展”中,明確強化河間再制造基地等引領作用。2017年3月28日,基地項目正式啟動,廣州歐瑞德汽車發動機再制造項目、河北物流集團、上海利曼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手拉手汽配城再制造舊件交易平臺等6個再制造項目正式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