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綠色“一帶一路”過程中,一批相關方共同參與、共同受益的生態環保試點示范項目將實施。同時,有關各方也將共同遵守綠色投資的原則,在滿足沿線基礎設施發展的巨大需求的同時,有效支持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
由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綠色之路分論壇,25日在京舉行,主題為“建設綠色‘一帶一路’,攜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綠色“一帶一路”,要堅持共建共享,為有關國家和地區創造更多的綠色公共產品,有效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
李干杰說,“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公共產品,不僅能夠向世界提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樣物質上的公共產品,更有制度理念上的公共產品,將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和秩序,推動世界各國一道解決環境、氣候、扶貧等問題。
“建設綠色‘一帶一路’,要形成強大合力,政府擔當引導職責,企業切實履行環境社會責任,社會組織和公眾積極參與和監督,行業組織發揮好協調作用,金融機構當好‘防火墻’。”李干杰說。
同時,要加強精準對接,強化綠色“一帶一路”戰略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規劃的協調,促進生態環保政策法規對接,共同推動基礎設施、產品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的綠色化。
李干杰建議開展試點示范,促進先進生態環保技術的聯合研發、推廣和應用,實施一批相關方共同參與、共同受益的生態環保試點示范項目,分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實踐經驗。
豎立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哈方區域的駱駝雕像。攝影/章軻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綠色之路分論壇上也表示,建設綠色“一帶一路”需加強綠色發展政策對接,搭建雙邊、多邊工業綠色發展合作機制和平臺。拓展綠色發展合作領域,擴大綠色產品貿易,加快綠色標準國際互認,共建一批綠色工廠和園區。
苗圩表示,支持協會、研究咨詢機構、企業間加強交流,引領和支撐“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舉行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簽署儀式,這標志著“一帶一路”的投資綠色化走向新的階段
2018年11月,作為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的重要成果,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公布了“綠色投資原則”的文本。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簽署儀式上表示,綠色投資原則在現有責任投資倡議的基礎上,力求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議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提升項目投資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水平,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在滿足沿線基礎設施發展的巨大需求的同時,有效支持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
陳雨露說,截至4月25日,簽署機構包括參與“一帶一路”投資的主要中資金融機構,以及來自(以英文首字母排序)法國、德國、中國香港、日本、哈薩克斯坦、盧森堡、蒙古、巴基斯坦、新加坡、瑞士、阿聯酋和英國的主要金融機構。
此外,一些專業服務公司,包括安永、德勤、畢馬威和普華永道等,也對綠色投資原則明確表示了支持,并希望為綠色投資原則的落地提供技術支持。
“未來幾十年,全球大部分基礎設施投資將發生在‘一帶一路’地區,這些投資對實現《巴黎協定》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舉足輕重。”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說,“綠色投資原則的目標是確保‘一帶一路’投資項目充分考慮到環境、氣候和社會等可持續要素。”
據了解,《“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包括了七個方面的具體原則:將可持續性納入公司治理;充分了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充分披露環境信息;加強與利益相關方溝通;充分運用綠色金融工具;采用綠色供應鏈管理;通過多方合作進行能力建設。